学习太极的秘诀 名家谈“太极拳的身法问题”( 七 )


16、节奏:
打拳速度要快慢相间 。 拳打起来要刚柔相济、开合相寓、节节贯穿, 如行云流水 。 不仅一套拳有快有慢, 有高潮, 而且一个拳式, 甚至一个动作, 也要有快有慢 。 例如走一个圈, 下半圈蓄势引化要慢, 上半圈发劲就要快, 这样打出来的拳就会跌宕起伏, 有板有眼, 不致於呆板, 富有节奏感 。 但要注意做到慢而不间断不呆滞, 快而不丢, 快而不乱, 快而不丢缠丝劲, 快而不失沉著, 不忘轻沉兼备 。
17、呼吸:
打太极拳要腹式呼吸与胸腔呼吸相结合 。 所谓腹式呼吸即吸气时小腹收缩, 呼气时小腹膨胀, 腹式呼吸的好处可以加大氧气的吸收和肺部浊气的排放 。 加大了肺活量, 这对於人体健康是大有好处的 。 此外, 打拳时呼吸要与运劲发力相结合 。
18、懂劲:
太极拳的术语是“内气鼓荡, 外形饱满” 。 即处处有一个“棚”劲 。 太极拳讲棚、履、挤、按、采、列、肘、靠八门劲别, 实际上其他七种都是“棚”劲的延伸 。 还要结合“拆拳讲劲”把每个式子的力点、劲力结构、劲力变化都搞清楚 。
19、功力:
太极拳的劲力应具备阴阳互济、整体作业、顺逆缠丝、松活弹抖四大特征, 其中特别是螺旋劲、弹抖劲和意念力、丹田力, 又是它特殊的功力象征 。 若想增长功力, 首先, 在弄清大小动作劲道的前提下, 拳要多打, 以练整体功力;其次, 拳走低架子锻炼腿的实力, 增强肩、髖、膝、踝等骨关节的柔韧性和耐力;把拳式拆并, 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练单式;结合推手练灵敏度、练听劲、懂劲、沾粘连随、顺势借力、造势借力、化打结合等功力:结合辅助功力训练, 如拧太极尺, 抖太极大杆, 揉太极球, 旋太极轮, 练缠丝杠, 以及打沙袋等等, 以增强功力;拳路快慢相间, 有蓄有发, 有节奏, 以练缓冲力;意念力也是一种物质力, 打拳时注意用意念导引周身的气力, 全神贯注的从中锻炼意念力 。
20、神韵:
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无论书法、绘画、戏剧歌曲还是, 都讲究独特的韵味, 太极拳也讲求拳韵、拳味、拳品 。 太极拳是一种性命兼修, 身心兼练的拳术, 一个人通过练拳能够很好地体现出自己的风度、气质、情操和修养, 这就是说你找到了太极拳的“太极味”和神韵 。 若想达到这个境界:
首先, 要懂得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互济, 阴阳和谐的道理 。
其次, 要有“我守我疆, 不卑不亢”及“人不犯我, 我不犯人, 人若犯我, 我善引化”的大将风度及英雄气概 。
第三, 拳打得要有气势, 内气鼓荡, 外形饱满, 瀟洒而凝重, 舒展而紧凑, 表现出一种能屈能伸、能开能合、能刚能柔、落落大方、光明磊落的崇高境界 。
第四, 要打出拳架的节奏韵律, 拳打出来要轻沉兼备、刚柔相济、开合相寓、螺旋缠绕, 忽隐忽现、有快有慢、节节贯穿、犹龙似蛇, 如行云流水, 使人感受到一种美的旋律的体现 。
第五, 要注意眼神——精气神的窗口 。
总之要想打好太极拳, 一定要从三个方面下:
一是要细抠拳谱, 守规矩;
二是要精通拳理, 找规律;
三是要钻研—拳法, 懂劲道 。

练拳的基本态度我有三句话送给大家:
第一练拳的目的, 就是為了自身健康;
第二, 喜欢它, 就作為一门学问相伴终身去研究它;
第三, 有人要学, 你就热心的传一传, 奉献爱心, 助人為乐 。

【学习太极的秘诀 名家谈“太极拳的身法问题”】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