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4+1 找到文化赋能农业产业振兴的支点 —— 记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

本文转自:中国日报网
234 , 是广东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数量;1 , 指的是广东省在全国首创的功能性产业园——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 。 2020年11月 , 它肩负着文化赋能、品牌强农的使命而诞生 。
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广东农业的旗舰队 。 2018年以来 , 广东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视 , 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“牛鼻子” 。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坚决贯彻落实省委、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,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。 目前 , 已建设18个国家级、235个省级、7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, 形成了国家、省、市三级梯次发展格局 , 实现了主要农业县、主导产业与主要特色品种“三个全覆盖” , 是农业生产的精锐所在 。 除了几家非生产性产业园之外 , 文化服务产业园的服务对象 , 从1∶160 , 扩大到1∶234 。
234+1 找到文化赋能农业产业振兴的支点 —— 记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
绝大多数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, 都以生产性为主 。 以农业经济的运行模式 , 是“种了养了再卖掉” , 相应地 , 产业园主体的市场洞察力和品牌辨识度都是弱项 。
那么 , 谁来帮助农业产业园将农产品卖出去?
广东省委、省政府在创建农业产业园的过程中 ,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, 创新建设管理机制 ,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胆设想、积极推动 , 在100多家生产性产业园陆续成立两年之后 , 曾经考虑设立“品牌服务产业园” , 以帮助农产品打品牌卖好价 , 务求实效的指向非常明确 。 而后来确定以“文化服务产业园”为名 , 则显示了更长远的眼光与更大的格局 。
不久前 , 六部门联合出台《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》 , 指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 ,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,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。
在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集群中 , 文化服务产业园相当于“园中园” , 是大脑 , 是机制 , 也是组织者 。 以“产业园”服务“产业园” , 以“1”为圆心向“234”辐射 , 这是广东农业从顶层自上而下的一次创新尝试 。
经过500多天的运营 , 文化服务产业园也交出了自己的答卷:成立全国首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公共文化服务平台;创建首个农业VR影院 , 建立农业产业园专题VR矩阵;打造全国首个农业农村元宇宙虚拟人物;开创百千田头直播 , 推进建设农产品直播第一县;挖掘首个“市场驻村”新模式 , 服务提升遂溪圣女果“亿元村”;创新推出荔枝、丝苗米、化橘红等农产品慢直播 , 累计直播破1万小时纪录;联动品牌、电商企业开创“品牌助农”新模式 , 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 , 单次销售柑橘10万斤; 探索农产品预售、定制、众筹、拍卖、认养、跨界联名、文创组合等新型销售模式 , 延长农产品销售周期;推出田头音乐会、稻田走秀、农产品主题说唱等新兴文化传播方式 , 挖掘农产品文化内涵 ……
一手连着农民 , 一手牵着消费者 。 如果说“234”生产出来的是产品 , 那么“1”带出来的就是市场 。
234+1 找到文化赋能农业产业振兴的支点 —— 记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
2022年1月 , 省委领导深入考察文化服务产业园之后指出 , 文化服务产业园要形成多主体参与、多要素发力、多业态打造、多模式推进、多利益链接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, 打造赋能三产融合的“主阵地” 。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顾幸伟表示 , 文化服务产业园要素资源聚集是重点 , 要成为乡村振兴成果展示的窗口 。
在广东省委、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 , 一批“粤字号”农业知名品牌 , 以品牌带动产业升级和农民致富 。 据统计 , 截至2021年底 , 产业园产品品牌(含企业自有品牌)达到6374个 , 其中:新增公共品牌189个、新增企业品牌1121个 , 广东荔枝、梅州柚、徐闻菠萝、广东丝苗米、英德红茶、新会陈皮、翁源兰花等一批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名气响亮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