捉害虫的鸟有哪些,专门吃害虫的鸟


哪些鸟类是捕捉害虫的高手 举例:大杜鹃、蓝翡翠、红尾斑鸫、棕颈钩嘴鹛、黑脸噪鹛 。 大杜鹃
大杜鹃(学名:Cuculus canorus bakeri):是普通杜鹃的中国亚种 。 体长约320毫米,翅长约210毫米 。 雄鸟上体纯暗灰色;两翅暗褐,翅缘白而杂以褐斑;尾黑,先端缀白 。
栖息于开阔林地,特别在近水的地方 。 常晨间鸣叫,每分钟24-26次,连续鸣叫半小时方稍停息 。 性懦怯,常隐伏在树叶间 。 平时仅听到鸣声,很少见到 。
分布于中国西部和南部、印度、尼泊尔、缅甸、泰国 。
蓝翡翠
蓝翡翠(学名:Halcyon pileata)是翠鸟科翡翠属的鸟类 。 体长雄性278-310毫米,雌性250-310毫米;寿命10年 。 是一种以蓝色、白色及黑色为主的翡翠鸟 。 以头黑为特征,翼上覆羽黑色,上体其余为亮丽华贵的蓝紫色 。 两胁及臀沾棕色 。 飞行时白色翼斑显见 。 主要是留鸟,部分为夏候鸟,嘴粗长似凿,基部较宽,嘴峰直,峰脊圆,两侧无鼻沟 。
红尾斑鸫
红尾鸫(Turdus naumanni)又称斑鸫,它的体背颜色以棕褐为主;下体白色,在胸部有褐色斑纹围成一圈;眼上有清晰的白色眉纹 。 起飞时,尾羽展开时棕红色 。
棕颈钩嘴鹛
棕颈钩嘴鹛(学名:Pomatorhinus ruficollis)是小型鸟类,体长16~19厘米 。 嘴细长而向下弯曲,具显著的白色眉纹和黑色贯眼纹 。 上体橄榄褐色或棕褐色或栗棕色,后颈栗红色 。 颏、喉白色,胸白色具栗色或黑色纵纹,也有的无纵纹和斑点,其余下体橄榄褐色 。 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,也吃植物果实与种子 。 该鸟由于体态优美,鸣声悦耳动听,常被大量捕捉饲养,作为笼养鸟供观赏 。 应注意保护,控制猎取 。
黑脸噪鹛
黑脸噪鹛(学名:Garrulax perspicillatus):中型鸟类,体长27-32cm 。 头顶至后颈褐灰色,额、眼先、眼周、颊、耳羽黑色,形成一条围绕额部至头侧的宽阔黑带,状如戴的一副黑色眼镜,极为醒目 。 背暗灰褐色至尾上覆羽转为土褐色 。 颏、喉褐灰色,胸、腹棕白色,尾下覆羽棕黄色 。
栖息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地灌丛与竹丛中,也出入于庭院、人工松柏林、农田地边和村寨附近的疏林和灌丛内 。 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,特别是秋冬季节集群较大,可达10多只至20余只,有时和白颊噪鹛混群 。 属杂食性,但主要以昆主为主,也吃其他无脊椎动物、植物果实、种子和部分农作物 。
分布于越南北部和中国多地 。
拓展资料大杜鹃
大杜鹃栖息于山地、丘陵和平原地带的森林中,有时也出现于农田和居民点附近高的乔木树上 。
蓝翡翠
蓝翡翠主要栖息于林中溪流一以及山脚与平原地带的河流、水塘和沼泽地带 。 在海拔600米以下的清澈河流边并不罕见 。 北方种群南迁越冬 。 喜大河流两岸、河口及红树林 。 栖于河边的枝头 。
红尾斑鸫
它在苏联西伯利亚东部等地繁殖,春秋季节迁徙时几乎遍布于我国各地,并在辽宁省以南的广大地区越冬 。
棕颈钩嘴鹛
栖息于低山和山脚平原地带的阔叶林、次生林、竹林和林缘灌丛中,也出入于村寨附近的茶园、果园、路旁丛林和农田地灌木丛间,夏季在有些地方也上到海拔2300米左右的阔叶林和灌木丛中 。
黑脸噪鹛
主要栖息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地灌丛与竹丛中,也出入于庭院、人工松柏林、农田地边和村寨附近的疏林和灌丛内,偶尔也进到高山和茂密的森林 。

参考资料:






为大树捉害虫的鸟 益鸟:白头翁、灰喜鹊、啄木鸟都是以害虫为食的;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