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高产】鱼腥草的高产种植技术有哪些?


【专家解答】鱼腥草以全株入药, 具有清热解毒、消肿疗疮、利尿除湿、清热止痢、健胃消食等功效, 是我国西南地区常见的蔬菜和调味品, 市场前景好 。 为了提高鱼腥草种植的经济价值, 满足市场需求, 实现鱼腥草的高产种植十分重要 。 现将鱼腥草的高产种植技术介绍如下:

【高产】鱼腥草的高产种植技术有哪些?

文章插图

图:鱼腥草种植
一、选地
折耳根适应性很强在大多数土壤中都能生长,在荒坡、贫瘠瘦土上也可以栽培 。 一般选择没有“三废”污染、土层较深厚、保水较好、透气性强、略带砂质的土壤进行栽培,且应适当采取轮作 。
二、整地开厢
栽种折耳根前,除去杂草、残根后,将土壤翻、耙、整平,并整出宽1.30~1.60m、厢距为33cm左右的厢 。 再在厢面上开横宽13~15cm、深10~15cm的播种沟,两播种沟间距离20cm 。 3施足底肥折耳根主要以根茎为商品,其生长期较长,底肥的数量和质量好坏,直接影响折耳根产量 。 因此,整平地块后,要在播种沟内施足有机底肥和磷钾肥 。 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质肥料(圈肥、堆肥)2500~4000kg、普钙50~70kg、氯化钾60~80kg 。
三、地块选择与整地开厢
折耳根栽培田要选择交通便利, 土层深厚、疏松肥沃、有机质含量多、微酸、保水和透气性好的土壤, 如水稻田, 以达到高产、优质的目的 。 栽种前将地翻整, 深耕20—30cm, 除去杂草、残根, 整平后开厢, 厢宽1.3—1.5m, 厢面上横开宽12—15cm、深10—15cm的播种沟, 播种沟间距20cm左右 。 厢长依地块而定, 两厢之间距离35cm左右 。
四、种茎选择及栽种
折耳根因种子发芽率低, 一般多采用分根繁殖 。 目前有两种播种方式:长茎播种和短茎播种 。 长茎播种用种量大, 生产上常采用短茎播种 。 选择新鲜、粗壮、无病虫害、成熟的老茎作种茎, 将选好的种茎从节间剪断, 每段4—6cm, 每段保留2—3个节, 播前将其放入50%多菌灵800倍液中消毒, 然后平放于播种沟内, 株距5—8cm, 覆土5—6cm厚, 如土壤干燥可浇定根水, 厢面盖上一层地膜或稻草, 保持土壤湿润, 提高土温, 促进种苗萌发, 667㎡用种量80—100kg 。
五、施肥
施足底肥是取得高产的基础, 每667㎡施有机肥2500—3000kg, 过磷酸钙50kg, 硫酸钾25—30kg, 折耳根用肥以氮、钾为主, 对磷的用量较少, 特别是钾肥对根茎的形成和香味的提高尤为重要 。
【高产】鱼腥草的高产种植技术有哪些?

文章插图

图:鱼腥草种植
六、栽培管理
1.除草:折耳根出苗后, 及时除去杂草、折耳根病株及弱株, 保持土地整洁,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。 同时在株行间松土, 但不宜过深, 浅耕即可 。 一般封行前, 中耕除草2—3次 。
2.肥水管理:追肥根据底肥施肥量及植株长势而定 。 前期生长缓慢, 在幼苗萌发至封行前, 追施尿素8—10kg/667㎡作苗肥 。 在茎叶生长盛期需肥量较大, 可追施复合肥10—15kg/66㎡ 。 每采收一次, 可少量追肥一次 。 为提高人工栽培折耳根的香味和产量, 在其生长中后期进行叶面追肥, 喷施0.2%—0.3%的磷酸二氢钾液2—3次 。 折耳根喜湿润不耐干旱, 因此干旱时要注意浇水, 保持土壤湿润, 确保其正常生长发育 。 雨季注意排水, 忌厢面积水 。
3.摘心去蕾:对地上茎叶生长过旺的植株, 要进行摘心, 抑制长高, 促发侧枝, 并进行培土护根, 促进地下茎生长, 保证茎粗壮白嫩 。 去蕾可减少开花消耗养分, 促进地下茎生长 。
4.轮作:因折耳根经济效益好, 一些农民为了省力, 播种后连续种植, 造成了土壤结构破坏, 肥力下降, 病虫害发生严重, 产量下降, 甚至绝收 。 采取轮作模式, 特别是水旱轮作, 可有效防止连作障碍 。

推荐阅读